日期:2025-09-18 12:29:10
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9月17日,“引险资活水 促辽宁振兴”辽宁省险资引入发展大会在沈阳举办。大会聚焦保险资金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为辽宁振兴注入新动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沈阳多个重大项目在大会现场实现签约,标志着“险资入沈”进入机制化、规模化新阶段。这场大会不仅成为资本与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更全面展示出沈阳在运用保险资金、推动实体经济方面的创新成果和较大潜力。
保险资金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中长期项目。引入险资,能够有效破解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瓶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固金融支撑。
沈阳多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
险资落地步入“快车道”
在本次大会的签约环节,沈阳四大项目集中亮相,涵盖基础设施、集成电路、资产盘活、文旅商等多个领域,显示出险资在沈阳市运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具体来看,沈阳基础设施保债项目由沈阳地铁集团与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动,这是继今年7月地铁保债项目首期10亿元资金成功提款后,沈阳与险资合作的再深化;沈阳集成电路并购基金由盛京金控投资集团联合杭州东方嘉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众人寿共同发起,响应国家自主可控产业链战略,瞄准半导体领域关键环节;辽沈资产盘活基金由盛京资产管理集团、盛京私募基金等联合险资设立,旨在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率;而沈阳文旅商综合项目则依托文体旅集团与亚太财产保险合作,探索“保险+产业”新路径。
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不仅是“险资入沈”的阶段性成果,体现出沈阳在项目谋划、机制创新和服务保障方面的系统能力,更体现出资本市场对辽宁沈阳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从“破冰”到“常态”
沈阳险资运用模式日趋成熟
事实上,保险资金引入工作在沈阳市已持续推进多年。自2024年沈阳市政府国资委启动“险资入沈”破冰计划以来,国企尤其是市属企业成为重要载体,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沈阳在险资合作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沈阳模式”:一是建立“专家评估+国资推进+企业落实”三级工作机制,提升项目对接效率;二是构建“1个标杆+5个重点+30个储备”项目梯队,实现项目滚动开发、持续供给;三是强化信用建设,目前沈阳已有城投集团、地铁集团、金控集团获AAA信用评级,盛京资产、产投集团等企业评级持续提升,为吸引险资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系列机制创新,推动沈阳从单点“破冰”走向体系化推进,保险资金正成为沈阳振兴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
经济稳中向好、产业加速转型
沈阳成为险资投资的“优质沃土”
保险资金敢于投入沈阳,其根本在于城市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
今年以来,沈阳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中能建绿色醇油基地、桃仙机场二跑道、沈飞搬迁改造、王家湾冰上运动中心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东延线开通运营,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同时,新兴产业已成为沈阳吸引资本的新名片。新能源集群增长迅猛,亿纬锂能、贺利氏石英等先进制造项目竣工投产,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园实现“开园即满园”,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场景应用落地数量居于全国前列。此外,全市科技型企业数量已达2.9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创新正在成为沈阳振兴的核心动力。
可以说,正是这座城市坚实的产业基础、清晰的战略规划和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保险机构从“谨慎观望”转向“主动布局”,实现企业与资本之间的“双向奔赴”。
拓宽渠道、深化机制
推动“险资入沈”迈向新阶段
展望下一步,沈阳将继续强化机制创新、拓展合作渠道、优化项目供给,持续推动更多保险资金落地落实。
在深化改革方面,沈阳将持续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和信用评级,打造一批符合险资投资标准的高信用主体;在扩大开放方面,推动“险资入沈”从服务国企向覆盖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扩展,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借助长期资本发展壮大;在生态构建方面,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证券化、科创债券等创新工具,推动“投贷联动”“保租结合”等新模式落地,形成更加多元、包容、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可以预期,随着更多险资项目加快落地,沈阳将在振兴新突破中书写更多“金融赋能实业”的生动故事。
盈昌优配-a股怎么加杠杆-配资门户有哪些-股票配资导航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